电力智库客服

---在线咨询---

结合实情注重实效加大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力度——关于当前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思考

发布日期: 2012-09-11 信息来源:国家电监会网站 信息中心鲁由明

    最近发布的我国《“十二五”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》明确提出,要加强顶层设计,坚持需求主导,强化信息共享、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,加快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。这对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新雄主席多次指示,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要“标准、统一、规范、实用”,打造非现场监管平台,建设电力信息市场,解决信息共享问题,为电力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玉波副主席也反复强调,必须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,为监管工作提供创新动力。如何结合实情、落实要求、抓住机遇、注重实效地加快建设电力监管信息系统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。本文在分析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,对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、总体思路、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初步思考。
一、基本现状
    会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发展,各部门、各单位不等不靠,普遍开展了信息化建设,电力监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,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。
1、网络基础设施初具规模。完成了电力监管外网和内网建设,主要网络节点22 个,基本覆盖了全部监管机构,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、左右互联、内外隔离、安全可靠的网络架构,为信息系统互联互通、信息资源交流共享提供了网络支撑。
2、业务应用项目重点突破。随着监管业务的逐步拓展,会内各部门、各派出机构根据需要,先后建成了一批独立的单项业务子系统和电子政务、监管业务综合信息平台。据不完全统计,派出机构已建成了50 多套系统,会内部门开发了二十几个单项业务系统,如电力监管统计分析系统、电力供需与电煤监测预警系统、电力应急值班平台、电力安全生产信息系统、烟气脱硫在线监测系统等。这些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为监管工作提供了高效服务。
3、办公信息系统逐步完善。一是电监会门户网站群,发挥了政务和监管信息公开、网上办事、与公众互动以及新闻宣传作用;二是办公自动化系统、公文智能交换系统和电子公文传输系统,缩短了公文流转时间;三是网络视频会议系统,提高了效率,节约了资源;四是内、外网电子邮件系统,实现了工作信息的快速传递。
4、监管统计体系基本构成。特别是开发、应用了网上直报软件系统,实现了从数据的采集、传输、整理到分析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处理。
5、网络信息安全得到保障。采用信息化技术对电力行业网络信息系统进行了定级、测评,尤其是安全监管。
但是,与“十一五”期间国家投资建设的金关、金审、金财、金税、金盾等近百项重大信息化工程相比,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,规模小、底子薄,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,亟待加以解决。
有远景规划、无操作方案。过去编制的《电力监管信息系统
总体规划》、《电力监管实时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》等,主要用于应对立项,缺乏可操作的实施方案。
有自建平台,无统一标准。各个自建的信息系统,技术标准不统一,数据接口不贯通,建设规范不一致,形成了信息孤岛;未定级、未测评,存在安全隐患;多个系统报送数据,一数多源。
有重复浪费,无专项经费。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没有纳入国家“十一五”规划,只能利用有限的网络运行维护经费进行系统升级改造,或者利用项目经费统一建设少数单项应用系统。但与此同时,各单位自筹资金、分散建设、重复开发,导致投资浪费、效益低下。据不完全统计,这几年,各单位投入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的资金高达2 个多亿。
信息系统的建设一般都会经历从无到有、从无序到规范、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、从分散到集中的演变过程,但需要尽早掌控这一变化过程,引领并主导信息化建设的方向。
二、总体思路
(一)基本原则
1、统筹规划、需求主导。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要强化需求导向,注重实际效果,搞好统筹规划,加强顶层设计,制定实施方案。
2、先急后缓、先易后难。要立足实际,突出重点,先急后缓,先易后难,成熟先行,先期建设能切实见到效益的急需系统。
3、统一规范、互联互连。统一标准是实现互联互通、资源共享的根本前提。要先行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,统一的建设规范,为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、协同共享奠定基础。
(二)总体思路
    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要遵循需求主导,效益为本,密切服务电力监管中心工作的目标。在这一目标任务下,实现的思路、方法和技术就是决定的因素。
    当前,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:应用新技术,整合、利用已建系统,开发、建设急需系统,着力打造“123 金电工程”,即:建设一个“仓储式”数据存储中心,开拓两条“定制式”数据采集渠道,实现三大“积木式”数据应用功能。
    一个“仓储式”数据存储中心。就是建设数据仓库,直接集中存储通过实时和非实时两条渠道新采集的数据;逻辑集中存储已建系统中物理分散的数据;整合集中存储电力行业、综合能源和宏观经济数据,形成权威、协同、开放、共享的电力监管数据中心,为监管业务、领导决策、行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提供及时、准确、完整、统一的数据支撑。

    两条“定制式”数据采集渠道。就是以需求为导向,向电力企业“定制”监管信息。设计一套科学、简约的电力监管元数据核心指标体系,遵循“一数一源、指标同步”的采集原则,按照采集频度和数据来源,划分为实时信息和非实时信息,分别由实时接入平台和监管统计平台实现数据的分类采集,进入数据中心集中存储。
    三大“积木式”数据应用功能。信息系统的生命在于有人用、有人管、可扩充、能应变,即电力监管信息系统必须紧密结合监管机构的职责分工、业务流程和监管制度,从原型起步投入使用,并能伴随监管体制、机制、流程等改革进程的需求变化以及外在条件变化,进行系统扩充,通过无缝的人机结合,持续提供支持与服务。因此,业务应用系统应按照上述要求,构建“标准统一、结构合理、随需应变、易于扩充”的总体框架,采用“积木式”功能组件模块化设计,不断丰富数据的应用功能。
    信息直播功能。以网站为载体,面向社会公众、电力企业和监管机构等不同层面,实现各类信息直播。面向社会公开的信息,可在门户网站主页开设“监管信息直播”栏目实时在线播放;面向监管机构的信息,可在内网信息门户上展现;面向电力企业的信息,可建设电力监管专网,或者先依托内网开辟专区,搭建电力企业信息披露与共享平台,解决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。
    非现场监管功能。针对监管业务需求,建立监管评价体系,整合、开发具有共性的各个业务应用子系统,像堆积木一样集中部署在总体框架内,并逐步扩展,形成完整的监管业务应用系统,在电力监管系统内开放共享,协同使用,实现非现场监管。
    监测预警和分析决策功能。建立数学模型和预警预测公式,充分利用数据中心的资源,通过时空组合,对电力供需情况、综合能源情况、宏观经济情况和监测预警等实现多层次、多维度的深度分析、直观展现。并推送至视频会议室,形成监控中心;推送至信息门户,实现信息共享;推送至移动设备,提供决策参考。
三、主要任务
    (一)编制建设方案,出台标准规范。按照新形势下电力监管工作的新要求,结合《“十二五”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》,修订《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规划大纲》。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,重点梳理当前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、任务和进度,编制详细度高、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。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、通用的建设规范和健全的管理规章,指导信息化建设。
    (二)明确业务需求,设计指标体系。对业务需求详细调研,
科学论证,设计一套元数据指标体系,相对维持核心指标的连续性、稳定性和可比性。准确定义各指标的标准、内涵、频度、单位、来源、用途,并根据数据来源、频度和采集渠道划分为实时采集指标和非实时采集指标。研究提出监管评价体系和分析、预测、预警模型和公式,从需求导向出发完成需求设计,实现人机结合。
    (三)建设统一平台,整合应用系统。1、构建统一的综合应用平台。处理好硬件的分布与连接机制、软件的功能与协同机制、数据库的结构与关联机制、内外网的分隔与互联机制,以及安全构架等系统的结合,为应用项目的开发、部署提供总体框架。
2、利用好已建业务子系统。按照“纵向集中、横向整合”的方式,对现有子系统集中、整合后分别部署在综合应用平台框架内。对运行效果好、推广价值高的子系统,进行筛选、改造、升级,集中部署;将已经集中部署的电力监管统计系统、电力应急指挥系统以及内网公文传输系统、内网邮件、OA 等电子政务系统通用模块植入、整合到统一应用平台。3、根据业务需求在综合平台框架内不断集中开发单项业务应用子系统,成熟一个,部署一个。
    (四)制定接入方案,启动实时接入。根据新雄主席建设电力信息市场、实现监管信息公开的要求,加快调度交易信息接入系统及其安全接入设备的原型研发,尽快研究制定《电力调度交易实时信息系统接入方案》,充分做好实时接入的技术准备,启动接入试点,积累经验,复制推广,逐步实现电力调度交易实时信息的全面接入。
    (五)完善基础设施,加强安全防护。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,加强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部门联系,争取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广域链路为依托,替代现有广域内网链路,实现内网广域互联,并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互联互通。在信息安全方面,从制度、管理上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要求,从技术、设备上加强防护体系建设,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。
四、保障措施
    (一)提升思想认识,健全组织体系。成立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以及信息化建设专家组,加强统筹协同工作制度建设,统一领导和协调、指导信息化建设。明确各单位的职责,建立健全在统筹规划、需求主导下的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、相互配合的工作体系和机制,确保认识到位、责任到位、措施到位,把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信息公开、实现数字化监管、提高监管效能、树立监管权威的“一把手工程”、“班子工程”来抓。
    (二)多方筹措资金,打破瓶颈制约。早作准备,抓住机遇,把电力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纳入“十二五”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,以申请国家发展与改委委员会立项作为建设经费的主渠道。同时,以电力市场监管、电力安全监管、节能减排等为主题,结合国家产业政策、科技攻关,找准方向、整合力量、多渠道、小金额,加大资金申请力度,着力解决制约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。
    (三)加强队伍建设,落实技术保障。一方面,要加强专业技术队伍与管理队伍建设,尽快充实力量,充分整合派出机构人力资源,着力培养一只规模适当、结构合理、业务精通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、复合型骨干队伍,主导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等各方面工作。另一方面,要充分借助市场资源,以制度为保证,推行运维服务外包,逐步形成服务优良、功能互补的运行保障体系。
 


分享到: